2025年4月1日,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微格教室,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正徐徐展开。李巧巧老师执教的7B Unit4 Reading "Paper-cutting: an art full of life"为传统课堂注入了创新活力。
课程伊始,一段生动展现剪纸流变的纪录片片段切入,光影交错间,从汉代"幡胜"到明清"窗花"的技艺嬗变跃然屏上。当课堂推进至实践环节,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拿起剪刀和红纸,在教师指导下创作出形态各异的窗花作品,用双语注解自己的创作理念,思维碰撞的火花在课堂此起彼伏,欢声笑语中交织着文化探索的乐趣。
在课后研讨中,评课老师黄亚菊老师特别指出本节课的三大创新维度:其一,构建"语言习得+文化认知"的双螺旋结构,通过非遗术语英译、工艺流程图解等教学策略,实现了语言习得与非遗传承的双向赋能;其二,践行"做中学"教育理念,将静态文本转化为动态文化实践,使文化自信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其三,搭建跨学科桥梁,将美术构图、数学对称、历史演变等元素有机融入语言教学,培育复合型文化传播者。
本次校长点课活动不仅展现了学校在构建传统文化浸润式课堂的创新路径,更折射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多维可能。当英语课堂成为文化传播的介质,当剪刀红纸化作文化传承的载体,树人学校的教育者正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与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少年提供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