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16岁就展现出写诗天赋,21岁靠诗集出名。后来他从政,因为反对拿破仑三世称帝,流亡了20年,《悲惨世界》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他创作60多年,留下很多经典,像《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
《悲惨世界》的创作灵感来源很多。1801年,一个农民为了不饿肚子偷面包,结果被判5年苦役,出狱后还处处遭人嫌弃,这件事对雨果触动很大。还有他朋友的逃亡经历,以及一些搜集来的素材,都为创作提供了灵感。雨果还去监狱考察,目睹过底层女性受欺负,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很多真实素材。从开始构思到最终完成,这部作品花了很长时间,中间还因为政治原因停笔12年。
故事围绕冉·阿让展开。他为救外甥偷面包,结果被判19年。出狱后受尽歧视,直到被米里哀主教感化,才决定重新做人。他化名马德兰,成了成功的商人,还当上了市长。他遇到了被人抛弃的芳汀,芳汀把女儿柯赛特寄养在别人家里,自己在冉·阿让的工厂工作,却因为过去被人揭发,丢了工作,最后沦为娼妓。冉·阿让想照顾她们母女,却因为身份暴露再次被捕。他越狱后找到柯赛特,在修道院隐居。多年后,柯赛特和马吕斯相爱,冉·阿让支持马吕斯参加起义,还在战斗中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救下重伤的马吕斯。马吕斯和柯赛特结婚后,冉·阿让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却遭到误解,最后在他们的陪伴中去世。
书里的人物个性鲜明。冉·阿让从一个囚犯变成心怀大爱的人;芳汀是被社会迫害的可怜女性;沙威代表着死板的法律,最后因为内心矛盾自杀;米里哀主教是善良的化身,感化了冉·阿让;马吕斯和柯赛特象征着善良与希望 。
《悲惨世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像贫富差距大、法律不公平等,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传达了善良和宽容能改变世界的理念。在写作手法上,它的结构很宏大,通过描写冉·阿让的经历,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全貌;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也很细腻,比如冉·阿让被主教宽恕后的内心挣扎。
这部作品影响很大,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还被改编成电影和音乐剧。书里有很多金句,像“人间困苦历尽,还未泯灭希望,哪怕长夜漆黑,也将升起太阳 ”,特别鼓舞人心。
读完这本书,我被深深打动。冉·阿让在苦难中依然坚守善良,米里哀主教用宽容和爱感化他人,这些都让我看到人性的美好。它让我明白,不管生活多艰难,我们都要心怀希望,用爱和善良去面对,相信你们也能从中获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