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小学部于3月开展了“非遗戏曲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将音乐、美术等学科与戏曲艺术深度融合,通过“听戏曲、唱戏、画戏、画脸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一、听戏曲:感受传统韵味,领略文化底蕴
活动伊始,通过播放戏曲视频表演,艺术家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演出。以其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在场师生。通过视频讲解了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让学生们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唱戏:体验戏曲魅力,传承文化基因
在“唱戏”环节,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戏曲唱段和身段表演。从一字一句的唱腔到一招一式的动作,学生们认真模仿,用心体会,亲身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艺术素养,更增强了文化自信,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三、画戏:描绘戏曲故事,展现艺术想象
美术课堂上,学生们以戏曲为主题进行创作。他们用画笔描绘戏曲人物、故事情节和舞台场景,将戏曲艺术的视觉之美跃然纸上。一幅幅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画作,展现了学生们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四、画脸谱:解读色彩密码,感受角色魅力
脸谱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性格和命运。在“画脸谱”环节,学生们学习脸谱的绘制技巧,并亲手绘制自己喜欢的戏曲脸谱。通过解读脸谱的色彩密码,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戏曲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多学科融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此次“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将音乐、美术等学科与戏曲艺术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戏曲文化的平台。通过听、唱、画等多种形式,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艺术素养,更增强了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