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第一节课,王露莹老师在六年级教室开设一节公开课,小学部全体教师观课、议课。
王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小古文。通过两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展现了古代儿童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篇课文不仅语言精炼,而且蕴含了深刻的思辨精神,适合六年级学生通过古文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上课伊始,王老师通过提问“你知道《两小儿辩日》选自哪本书吗?”引出《列子·汤问》,并简要介绍列子。同时,联系实际,结合班级即将开展的“争做小小辩论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五个学习任务。任务一:初读古文,感受“辩”斗,播放课文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画出停顿,初步感受古文的节奏。任务二:二读古文,明确“辩”题,引导学生回顾理解古文大意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插图、上下文等。任务三:三读古文,提炼“辩”法,通过表格梳理两小儿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帮助学生理解辩论的逻辑。任务四:练习辩斗,体会“辩”趣,引导学生理解“辩斗”的含义,体会两小儿辩论的激烈和趣味。任务五:拓展延伸,感悟形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王老师的课收获很多好评,大家认为,王老师语言生动,教态亲切,能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王露莹老师开始上课
王老师倾听学生诵读
教师与学生辩论
学生讨论环节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填写表格
小学部教师听课